English

物以类聚的科学解释

1999-02-23 来源:光明日报 祝大星 我有话说

“物以类聚”这句成语,说的是自然界的物质和各种东西都是按种类而聚集的。那么,物何以“类聚”呢?如何从科学角度解释“物以类聚”这一现象呢?

先说说无生命物质的类聚。大家知道,我们脚下的每一块土地里都有黄金,故有“黄金遍地”的说法。但是,地壳里黄金含量极低,又高度分散,即使“掘地三尺”也采集不到多少黄金,除了在富金矿,人工采金总是得不偿失的。奇怪的是自然界却有重达数百千克的大金块,俗称“狗头金”。“狗头金”是如何形成的呢?科学家研究发现,同一种物质,小颗粒的溶解能力总比大颗粒的溶解能力要大得多,而且溶解以后还要不断向较大颗粒迁移集结,结果小颗粒黄金溶解消失了,它们不断向大颗粒黄金集聚,大颗粒黄金越来越大,终于长成了又大又沉的“狗头金”。

从微观的角度看,物质分子内部存在着电性分配的不均衡性,因此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作用力。我们看到荷叶上晶莹剔透的露珠、水面上闪闪发光的油滴,还有水蒸汽挥发成云、小云聚集成大云、大云再聚集成雨,这些无生命物质的类聚现象都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有关。

其次,生命物质的类聚。鱼鸟成群,蚂蚁成堆,蜜蜂成窝,这些都是生命物质的类聚,就连人也是“人以群分”的。我国宋代就有“如藤倚树,物以类聚”的说法,说明我国古代已开始了物质类聚的研究。在这个研究领域,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中心的科学家独树一帜,他们意外地发现,一种名为短肽(蛋白质链条)的生命基础物质具有自我聚集的特点,它们互相聚集,形成许多新型生物物质,这些物质在加速伤口愈合、治疗疯牛病和研究老年痴呆症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。科学家经进一步研究还发现,短肽除了有自我聚集的能力之外,还有自行解聚集的功能,通过自行解聚集,生命物质可以拆卸和重新组合,从而形成种类繁多、形态和功能各异的新生命物质,构成了千姿百态、万种风情的自然界。

还有一种类聚是由生命物质对无生命物质进行的。捷克有一种名为“五月”的金龟子,它不仅外壳金光灿灿,其体内也富含黄金,是一种名副其实的金龟子。科学家从1千克这种昆虫体内,提取到25毫克的黄金。原来,这种金龟子以三叶苜蓿为主食,而三叶苜蓿有吸收土壤中黄金微粒的“特异功能”。土壤中高度分散的黄金微粒经过三叶苜蓿和金龟子的两次类聚,含量就十分可观了。

钒有“钢铁维生素”之美称,钢铁中加入少量钒以后,其性能大为改观。陆地上的钒矿很少,品位甚低。日本科学家发现海水的含钒量明显高于陆地,有一种被囊属动物有类聚海水中钒的能力。他们在日本近海建造了这种动物养殖场,依靠这种动物类聚钒,从而产出了大量的钒。用生命物质(如细菌、动植物等)类聚无生命物质的现象在生命科学中称作“生物富集”,它作用奇妙、用途非凡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